公孙穴


公孙穴(脾经) ɡōnɡ sūn


取穴方法: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学位解析:

  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该穴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由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冲脉的高温地部经水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与天部的气态物相合,形成了本穴天部中的水湿风气,故名。(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其来源是位于人体重力场中心部的高温区胞宫,故其气血物质温压较高。而本穴位处人之足部,在地球重力场的制约下,冲脉流行至公孙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故冲脉气血出公孙后会急速气化。
  2)足太阴络穴。络,联络也。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其运行为横向输散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穴。
  3)冲脉足太阴之会。理同公孙名解。
  附注: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公孙穴意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富含水湿的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上传商丘穴及传于胃经。
  功能作用:以水湿风气的形式运化脾经之气。
  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穴、足三里穴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穴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主治疾病:

  呕吐,胃痛腹痛,泄泻痢疾。
  〖人体穴位配伍〗配中脘穴、内关穴治胃酸过多、胃痛。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生理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取穴图

公孙穴 穴位图 脾经 穴位查询

穴位图

公孙穴 穴位图 脾经 穴位查询